清华“铊中毒”受害者朱令去世【图文】_行业资讯_258商务网
推广 热搜: 广州  SEO  贷款  深圳    二手    贵金属  网站建设  机器人 

清华“铊中毒”受害者朱令去世【图文】

   2024-01-02 01:52:55 互联网258商务网2
核心提示:12月23日,网上传出朱令去世的消息。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文证实,该校1992级校友、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。清华校方称:...

清华“铊中毒”受害者朱令去世

12月23日,网上传出朱令去世的消息。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文证实,该校1992级校友、勇敢坚强的朱令于2023年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。清华校方称:“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。在朱令的生命中,一直有众多校友、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、支持和鼓励。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,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。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、一路走好”。

刚刚度过50岁生日的朱令(原名朱令令),在与病痛顽强抗争29年后还是离开了,至死没有等到真相的到来。

人物介绍

朱令(1973年11月24日-2023年12月22日),北京人,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。朱令于1994年、1995年遭人两次蓄意用致命化学物铊下毒,出现全身瘫痪、脑神经受损等症状,并造成终身伤害。朱令的室友孙某有重大嫌疑,警方也曾锁定凶手就在朱令的“身边”,但因证据不足,最终此案不了了之,凶手至今逍遥法外。

曾经的朱令,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,从小生活优渥,聪慧漂亮,从学习到音乐再到运动,样样出类拔萃。

化学系学妹赵婷(化名)在1994年新年晚会的舞台上见到过朱令,当时她披着长发,用古琴弹了一曲《阳关三叠》。“音乐和她都太美妙了,一点不夸张,就是女神级别的。”一年后,赵婷在学生食堂再碰到朱令时,她戴着棒球帽,没了头发。当时大家只知道朱令得了怪病,突然开始大把大把掉头发,视力模糊,吃不下饭,但没人知道原因。直到2005年,天涯论坛一篇名为《天妒红颜: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》的网帖出现,指称朱令疑似被同宿舍的孙某投毒所害,事情才被更多人知晓。

从朱令第一次发病,到确诊为铊中毒,历经了6个多月。1995年春天,她又发了一次更严重的病,浑身剧痛,头发掉光,人完全陷入昏迷,住进了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,中间全身换了8次血,也未能查明病因。

那时互联网还未普及,朱令的多名同学将这种不明病症翻译成英文,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出求救电子邮件,收到了两三千条回复,其中约1/3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。不断收到“请尽快为朱令检测铊”的邮件。这是早在朱令就医之初,便被排除掉的病因——清华大学提供的朱令在校期间重金属接触清单中没有铊,且协和医院也没有能够检验铊含量的仪器。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后,朱令父母再次提出恳求,他们将朱令的各种身体组织成分送到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,检测结果显示,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已超过致死量的40%。从朱令第一次被门诊怀疑铊中毒到最终被检测报告确定,整整过去了52天。

病因明朗后,父亲吴承之花40多元买了10瓶对症的解药普鲁士蓝。而此前大半年,朱令住院检查治疗的账单已经累计到了50多万元。用药后,朱令体内的铊毒解除,保住了性命,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,毒素对她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,智力水平回到六七岁,生活无法自理。

确认为中毒后,朱令家属报警,案件被定性为刑事案件。

1995年年末,警方告知朱令家人,“已经有了嫌疑对象。”他们还透露,唯一嫌疑人,就是朱令的同宿舍室友孙某,她也是化学系唯一能够合理合法进入有铊实验室的本科生。但朱令家人至今没能等来案件实质性进展——朱令的宿舍两次失窃,她的洗漱用品和其他可能有关的证物全部丢失,而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,无法给嫌疑人定罪。

今年4月,朱令查出脑瘤,被宣判“可能活不过10月”,家人决定不再做伤害性的治疗。

11月18日,朱令脑瘤发作,颅压过高,瞳孔放大,高烧至39度,陷入重度昏迷,当时家人称“已经做好了准备”。11月24日,朱令在病床上迎来她的50岁生日。眼看着女儿一次次病危,朱令母亲朱明新只希望“能少一点儿痛苦送走她”。

今年,朱令曾两次因脑瘤病情上热搜回归公众视野。朱令父亲表示:“两次被投毒,她不单能活下来,还活了30年,这些都是奇迹。”

>>警方

北京警方曾回应:对案件未能侦破深感遗憾

2013年5月,北京警方曾回应该案称,1994年12月,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本科学生朱令令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。

1995年4月28日被确认为铊盐中毒。同年5月5日,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。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,时间已近半年,北京市公安局接报后经过侦查发现,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,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,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,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,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。

北京警方感谢社会各界对“朱令,案”关注。警方对这起案件未能侦破深感遗憾,对朱令个人遭遇的不幸和家人承受的痛苦深表理解和同情。

2013年,神探李昌钰博士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,多年未破的案子,他们称为“冷案”。朱令案如果要侦破的话,“非常困难”。但如果有原始案卷、原始物证的话,“可能有机会”。

>>评论

我们不会忘记她的苦难和遗憾

50岁的朱令最终没能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。

从案件发生时,众多清华校友关切朱令的病因,到国外互联网上寻求帮助,积极为警方提供线索,到二十多年来人们对此案件反复的提及和讨论,对朱令及其家人生活的关怀,再到如今她离开人世,社交网络上如潮涌而来的缅怀和唏嘘,时光虽然逝去,总有人不曾忘记她。

我们不会忘记朱令,是因为她被辜负和损害的一生,更因为她以纤弱的身躯,承载了令人深恸的社会悲剧。在被投毒之前,朱令是同学中有名的“才女”,出身于书香门第,聪明努力,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系,古琴技艺高超,还是游泳高手,这样的一个女孩,如果没有被无端的、狰狞的恶意所摧毁,她将拥有多么灿烂的人生呢?

为什么她会遭遇如此残忍的毒手,为什么惨剧如此隐秘地发生在知名学府内,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家庭要承受如此剧烈的暴击,为什么“朱令案”至今仍是“悬案”……当人性的至暗之面将善良与美好碾碎,当真相因缺乏证据支撑而空余遗憾的缺角,所有向往公平正义的人,内心都会感到难以言喻的悲伤和无力。

我们想要帮助这个不幸的女孩,也是为了支撑内心的良知和坚守;我们会一直记得这个坚强的女孩,也是为了铭记追索真相,捍卫正义的重要性。

“朱令案”发生至今,曾数次掀起热议,虽案件未能侦破,凶手未能抓获是所有人心中的憾恨,但这一轮轮的讨论,也切实地推动着反思,见证着进步。对高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要持续加强,不能有丝毫漏洞;要增强法治和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,警惕象牙塔里的“高智商犯罪”;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,将不健全人格潜藏的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;要秉承正确的底线思维,不放弃对法治的信仰,永远坚持对公平正义的追求。

朱令中毒之后面目全非的人生,虽然满载着苦难和遗憾,但她依然有父母不离不弃的关爱照顾,有来自社会各界不曾间断的关怀和支持,这些爱和善意,虽无法挽回她失去的一切,但肯定也曾给过她温暖和力量。我们唯有不忘记她这可怜可叹而又顽强不屈的一生,才能坚持内心“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”的信念。

愿朱令安息,愿她的父母健康平安,好好生活,在我们的记忆中,她永远风华正茂,笑容灿烂。

逝者已矣

但真相不会被掩埋

唏嘘和痛心的同时

我们也期待

真相水落石出的一天

>>双亲

朱令离世

留下为她奔走半生的父母

目前,朱令父母吴承之和朱明新“比较虚弱”,有很多朋友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、料理后事。

这个家庭遭遇了太多不幸。吴承之和朱明新原本有两个女儿,姐姐跟父姓,叫吴今;妹妹随母姓,名朱令。两个女儿同样优秀——吴今精通芭蕾、钢琴、英文,曾以北京市前十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,却在1989年4月,和同学春游时意外离世。相比沉稳的姐姐,妹妹朱令更活泼灵动,她是北京市二级游泳运动员,擅长古琴,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保送直至上到清华。铊中毒后,朱令幸存下来,尽管终日卧床,但已经是父母仅存的寄托。

如今,两位老人已年过八旬,近年来身体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状况。据媒体报道,此前朱令的学妹赵婷(化名)探望这对夫妇时,母亲朱明新瘦了一圈,父亲吴承之血压高压一度升到接近200,但两位老人“对每个慰问电话都保持着一贯的平静和克制”。

“即便朱令走了,爸爸妈妈也不会没人管,我们什么时候都是一家人,不会因为一个人离开就走散。”朱令50岁生日过后,赵婷在一篇自述中写道,“我们觉得,只要她的生命力还在,那就坚持,也许能挺进2024年。”

《朱令的四十五年》曾描述吴承之、朱明新夫妇的形象:坚毅、淡然、隐忍而不屈,在一波又一波网络关注之下,面对女儿反复的健康状况,“不怨天尤人,也不激烈抗争,不卑不亢,保有尊严,平和温良,从不放弃”。

他们都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,后来分别在国家地震局、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。从1995年女儿朱令出事至今,这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,在巨大的哀痛阴影之下,互相扶持、踉跄走完了四分之一个世纪。

二十多年来,二人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都是因为女儿的案子,他们一遍遍诉说着“铊中毒”案情的细节、女儿的健康状况,却很少提及作为父母的悲伤和艰难。女儿遇害这些年,也是他们逐渐枯萎却仍然温和抗争的数十年。

>>感动

校友、网友

为她撑起一片小天地

张黎利是朱令的清华校友,2013年得知此事后,张黎利找到吴承之,详细了解了他们的需求,并在一个小范围的校友群中呼吁大家成立了基金会,在资金、技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持朱令一家。每年,他会将朱令一家的现状详细记录下来,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。微博账号@帮助朱令也有10万粉丝,也会发布朱令近况和公示捐款明细。

每逢朱令生日、父亲节和母亲节,吴承之和朱明新的手机上,也会收到网友们发来的问候。

志愿者何清在1996年的《读者文摘》上读到了有关朱令的文章后,开始长期关注。2004年,帮助朱令基金会在美国成立,由朱令的大学同学童宇峰和何清等人管理,他们在海外举办音乐会为朱令筹款。

2007年CCTV-1《东方时空》栏目专题报道《朱令的十二年》,此后,更多人知晓了朱令的遭遇。

何清至今对朱令33岁生日的场景印象深刻——网友们在群聊的空间加上了音乐,有一首是朱令专题片结尾的那首歌。歌名她记不清了,只记得当时自己泪流满面,为朱令难过,也为网友们为她撑起的一片小天地感动。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
网站首页  |  付款方式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,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,请大家仔细辨认!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258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!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友情提示:买产品需谨慎
网站资讯与建议:125493959@qq.com 客服QQ:292491766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92491766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